陆璟前来接苏轻宛的时候,天边的晚霞已渐渐黯淡,暮色如墨,缓缓浸染开来。
苏轻宛刚刚结束对逝去将士的祭拜,心情沉重得如同坠着千斤巨石,整个人都沉浸在消沉的情绪里。陆璟默默走到她身旁,陪着她一步一步,慢慢地往回走。
一路上,二人皆是沉默。苏轻宛率先打破平静,开口问道:“朝廷对西林,可有出兵的打算?”
陆璟神色凝重,轻声回应:“我一直在等西南的消息,西南王那边至今没有动静,还不清楚西林有没有在西南边境挑起战事。当下的局势很棘手,持久战我们打不起。和谈才过去不久,西林就背信弃义,这种小人行径着实令人不齿。可如今国库的银子,大部分都投在了农耕和贸易上,实在拿不出多余的资金来支撑这场战争。”
“若真想打,以战养战也不失为一种办法!”苏轻宛的声音冰冷刺骨,“西林永瑄只要带着和谈条约回到西林,便会成为下一任西林王,可他却在边境被算计致死。西林国内政局如今动荡不安,主战派和主和派意见不合,争执不休。西林永瑄之死,已然成为他们内部矛盾激化的导火索,势必会引发内乱。我们为何不趁机出兵,一举拿下西林!”
陆璟听后,陷入了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你们不愧是姑侄,想法竟如此一致。念青也是这般想法,他比你还要激进,早早就提出想要乘胜追击,直捣西林。守疆扩土,仿佛是你们苏家人与生俱来、刻在骨子里的使命。”
苏轻宛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开口道:“念青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我也想打这一仗。西林永瑄若顺利继位,两国或许还能维持几十年的和平,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可如今他一死,和平的希望渺茫。只要西林敢在西南开战,淮南必定会毫不犹豫地打过兰宁河。”
这些年,边境战乱频繁,大多都是西林主动挑起,大宛极少主动发动战争,一直秉持着和平共处的原则。
“我绝不会再容忍西林在边境虎视眈眈,让淮南将士们整日提心吊胆,时刻防备他们的突袭。”苏轻宛目光坚定,语气平淡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攻守之势已然转变,淮南虽不主动挑起战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软弱可欺。”
陆璟微微皱眉,思量片刻后说:“容我再仔细想想。”
苏轻宛脸色一沉,斩钉截铁地说:“你若不答应,我也会打!”
她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你若答应,中州的兵马便由朝廷调配,朝廷能成为我们坚实的后盾,让小宁和念青领兵出征。可你若不答应,我就去西南借兵,将张三的山匪重新编排进部队,淮南和西南两地合力筹备辎重,打到哪儿算哪儿,我定要让西林知道,挑衅我们的下场是什么!”
陆璟深知苏轻宛一旦下定决心,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她自幼历经磨难,四处奔波逃亡,长期寄人篱下的生活,不仅没有磨灭她的意志,反而铸就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如磐石般坚定的信念,与寻常女子的柔软心肠截然不同。
“若决定攻打西林,长公主那边应该会答应。”陆璟轻声说道,“这件事就由我来从中斡旋。”
“你答应了?”苏轻宛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她没想到陆璟会如此轻易地松口。
“西林出尔反尔,全然不顾信义,既然如此,那就打吧!真当我们大宛的将士好欺负不成!”陆璟目光望向兰宁河的方向,心中清楚,这一仗若真打起来,必定会持续数年之久,百姓又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只是……”陆璟话锋一转,语气轻柔却透着不容拒绝,“你不能亲自领兵。”
苏轻宛脚步猛地一顿,脸色瞬间变得冰冷。此时,暮色笼罩下的淮南城,宛如一座沉寂的死城。西林军的突袭,让这座城市遭受重创,死伤无数。城中大街小巷,白幡随风摇曳,阵阵哭声传来,一片凄凉景象,毫无半点生机与喜色。
“为何?”苏轻宛冷冷问道。
陆璟神色温柔,耐心解释道:“在你心里,其实更倾向于让陆念青接管淮南,不是吗?如今他已在军中树立了一定的威望,淮南城中也都知道有了小世子。可你若继续留在淮南,说实话,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的威信。就拿军权来说,小宁将军向来以你马首是瞻,云知州也必然听从你的安排。在你绝对权威的笼罩下,陆念青想要在淮南积攒足够的威望,难度可想而知。只有你离开淮南,将权力下放给他,让他带兵攻打西林,为死去的将士们报仇雪恨,他才能真正赢得所有人的认可,顺理成章地接管淮南,成为名副其实、拥有绝对权威的淮南王。”
苏轻宛听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其实陆璟还有一个缘由没有说出口,她心里已然明白。她和念青,注定只能有一人留在淮南。
无论是朝廷,还是长公主,都不可能允许她们二人一同留在淮南攻打西林。
淮南王,只需一人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