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师中道:“可能混进了奸细。”
折可求无所谓:“那些都是种家军阁下自行决定吧。”
种师中还能怎么决定?
放回来吧,又怕有奸细,且贼寇尾随杀来,到时候一片混乱,斜谷关很可能直接没了。
不放回吧,又全是种家军,全是他的家乡子弟。
种师中铁石心肠,咬牙假装没看到。
可他麾下军官,却不断前来求情,大家都有亲人南下,说不定就在那些俘虏当中。
种师中红着双眼,对军官们说:“我的兄弟、子侄、孙辈,也全都去剿贼了,我心里难道就好受吗?为今之计,须得死守斜谷关,不让贼寇席卷陕西!”
军官们沉默退下,虽然认同种师中的说法,可心里依旧愤愤不平。
朱铭见斜谷关没反应,又下令道:“发给俘虏斧头、锯子、铁锤和刨子。”
俘虏当中也有工匠,很快领到全套设备。
斧头发得最多,足足好几百把,那些俘虏轮换着退到山势平缓处砍树。
为了回家,俘虏们没日没夜工作,只想尽快把拆毁的栈道修复。
每人三斗粮食,也就是将近四十斤。
这点粮食就让他们拿着吧,朱铭送来更多军粮,在山谷里让俘虏自己造饭。
俘虏们都感动得快哭了,朱将军真是仁义啊,居然还继续提供吃的。
一个个修起栈道来更加卖命,每天二十四小时轮换作业。
栈道越修越近,已经进入守关士卒的弓箭射程。
射不射?
如果使用床子弩或者神臂弓,前几日就能射到,但种师中一直难以下定决心。
全是种家的士兵,他哪下得去手?
种师中跑去找到折可求:“阁下乃中路副将,就由阁下来守关吧。”
折可求却说:“对面都是种家军,种家对折家有大恩,俺可不能忘恩负义。俺只杀贼寇,不杀自己人。”
种师中猛然醒悟过来,开始怀疑折可求跟朱贼有勾结。
就算没有勾结,恐怕也不愿得罪朱贼。
种师中瞬间背心发凉,自己兵少,折可求兵多。万一折家军突然造反咋办?
种师中茫然站立,折可求默默离开。
俘虏们又修复了几米长的栈道,种师中含泪下令:“朝那边放箭!”
种家军的将士举起弓箭,非常凑巧,全部射歪了。
种师中大怒:“都没吃饭吗?”
一个军官回答:“俺久不射箭,手生得很。”
被折可求带回的三千多种家军,已经跟斜谷关的种家军联络了感情。
顺便带来贼寇不杀俘虏的消息,以及贼寇让俘虏背诵的内容。虽然内容很冗长,但基本意思都记得,无非两点而已:皇帝和贪官太坏,朱将军是为了百姓造反;四川不收苛捐杂税,那里的士兵和百姓都过得很好。
“瞄准了射!”种师中呵斥。
军官装模作样拉弓,而且拉得很满。
一箭飞出,射得更歪。
对面全是自家袍泽兄弟,就算并非亲属,也乡里乡亲的。
种师中看向那些弓箭手,弓箭手们也看着他。
相顾无言。
种师中巡视军营,发现将士们都在打包收拾行李。
再去折家军那边巡查,却根本进不去,直接被拦在外边。
俘虏们还在加班加点工作,夜里打着火把作业,谁也拦不住他们回家。
第384章 闹粮跑路
“相公,姓折的又派人来闹粮了。”
“前两日不是给过他吗?”
“说是吃完了,相公没把粮食发够。”
“再给他五百石。”
“请相公用印签发。”
“……”
驻守斜谷关的将士之所以想逃,除了前线连番败绩,又有无数俘虏在眼前之外,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粮食不够吃了!
无数军粮被运送到前线,全都已经便宜了朱铭。
而种师中这里,不过是运粮始发点。
供应守关士卒是绰绰有余的,但折可求突然带两万残兵回来。这几日一直在减餐,稍微经验丰富的西军士卒,就能猜到粮食肯定是不够吃了。
粮草不足,便意味着即将兵败,因此都在悄悄收拾行李。
种师中已经派人去催粮,高俅不可能凭空变出来,只能派人到陕西发运司要粮。
折家军平安回来一万七千多人,五百石粮食仅够吃两三天。这还是以减餐为前提,正常吃饭一天就没啦。
根据北宋官方记录,每个士卒的日均耗粮为27升,换算下来大约有四五斤。不管中途有多少被贪墨,至少数据是可靠的,在缺少油水的情况下作战,一个壮汉吃四斤粮食再正常不过。
眼见俘虏即将把栈道修通,折家军突然开始闹粮。
一方面是真闹,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