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人做生意,入了一股,不拿事,但那边招工是合规的,咱村这些年轻人想出去打工的挺多的,要是有想去的,告诉我,我联系。肯定不叫受骗,车票厂里报销,管吃管住……”
这个年月,在中原一些省份,打工还不是主流。敢出去的人其实还不算是多的!而出去的,很多碰到不靠谱的,还有走了就再没有回来的人口,这越发叫人不敢轻易出门了。
且所谓的打工,都是在本省的省会。知道南边工资高,但老家那一片,他们去的南边,不是真正的经济开发区,没找对地方。
张志强就赶紧问:“工资又多少?”
“工资计件,大概在四百五到五百之间。”现在的工资大致就这样了。
张志强就觉得是好事,现在当地根本就找不到啥工作,“我儿子在粮站工作,不发工资,必须给人家卖出去多少面粉,面粉销售出去,这才有工资……四五百,还管吃管住,那一个月给家里寄四百块钱,这是稳当的。”
是啊!就是这样。
“叔知道了,明儿就大喇叭问问。”
“叔,最好别提我!就怕人家管理的时候,难管理!不知道我有股份,大家自然也就服从管理了,反倒能安生的干活。但是有啥事,咱的人被欺负,那您联系我,我来处理,不叫咱的人吃亏就是了。”
“哎哟!这么大的人情……”
“等过些年,大家的日子都真的好过了,他们干的时间也长,自然就能知道……”
也有道理!
又说了几句闲话,四爷才把电话挂了。
要生产打印机,确实是需要在南边建厂的,也确实是需要工人。管理工厂又不是自己亲自去做,招工招哪里的工人都是一样的。
第二天,张志强又问:“年龄多大能要?要多少男的?多少女的?”
“叔,年纪大的嘛,肯定要的少。但也总少不了招收一些库管,保洁……要是谁家有困难,四十五岁以下的,能做流水线的工人;四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要是还想去,我给想办法安置。可能工资也就在三百五到四百,稍微少点。”
那这也行呀!咱这半老不老的,挺多想去的。
尹小羊的养父母和哥哥都想去,四个劳力呢,一月加起来小两千块钱,供个大学生并不难。咱今年贷款了,明年就能还上。
尹三花也说:“咱都走吧!”反正走出去人家都指指点点的,“尹宝初中读的费劲,回回都倒数,也都十六了,够打工的年龄了……”
张志强看着报名的尹厚禄,心里咯噔一下,他问了一句:“你去?”
“种粮食不挣钱,饿不死而已!咱这闹的……也没法呆。”
张志强:“……”尹镇那小子,那脑瓜子活泛的很!他怕是正憋着要找你晦气呢!
第1253章 归途漫漫(60)二更
四爷是个有耐心的人, 他惯常喜欢片叶不沾身的玩法。
于是,尹厚禄一家就安安稳稳的在南边呆了两年。
是的!两年一晃而过。
这两年里,桐桐并没有再做更多的事情。之前, 因为飞车的事情, 她再一次确认了,当你未曾到达一定高度, 没有一定影响力的时候,很多事情它就是不如人意的。
就像是飞车事件的报道,《法制三十分》这种级别的栏目, 也确实是报道了。然而结果是,凡是飞车的受害者家属,都已经接受和解。在和解的基础上,对方又犯了什么大罪吗?
违法了交通法规, 接受处罚……然后……然后就结束了。
处罚的人是不是主导者,这个她并不确定。也许会存在主导者轻轻放过, 有人为主导者顶罪的情况。
而唯一的好处是因为此事,当地确实大规模整治了, 没有人再去飞车。
这就是自己忙了一场, 贴了一套的设备钱然后得到的。
后来, 在开学前正式去跟邵维告辞的时候,邵维其实心里是有数的。
那天, 是邵维请的客,两人喝了点酒。邵维这才说:“……谁没年轻过?我也年轻过!我刚入行的时候……我何尝不想做我以为我能做到的。但其实呢?我拍到了一个煤老板带着未成年的姑娘……”
桐桐给她倒酒,听着她往下说。
邵维轻笑一声,“可结果呢?我差点出了车祸……而那女孩的父母拿了三十万, 便反口说他们家是自愿的……但是, 女孩不满十四岁……人家随后又拿出了证据, 证明孩子满十六了,是他们对孩子不上心,报户口的时候弄错了……但是周围的人都知道女孩不小了……”
桐桐:“……”
“证人、证词、证据……齐全完整。”邵维看着桐桐,“是当时……领导力保,才得以跟对方和解,对方才没有再追着我骚扰。所以,这些年,我报道的都是小事,属于新闻混子。多夸一夸,拉着赞助……在单位也算是如鱼得水。”
桐桐:“……”她举起酒杯,“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