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重生导演但整点薯条 第132节(1 / 3)

抵达日岛后开始《葡萄》拍摄工作的方可以并不知道,等第一批观众看完《破晓》的反馈和首映式的相关视频通稿发布,网络上比《破晓》本身更先火起来的,是这样的梗:

“沈城导演就电影《破晓》发表评论…”

“幸亏不是他拍《破晓》,我不太需要他来特意照顾我的理解能力。”

“所以他就是考虑到大众理解水平,让嬴政‘不愿做一个不知亲父的畜生’是吧。”

“就是这个人,当年拍霍去病的时候还说不认可小霍这种出道即天才的存在,非要把小霍改编成同甘共苦从底层爬起。应该禁止这种人染指历史剧。”

“啊我知道这个人,他对历史剧所做的,就像我们尊敬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马歇尔正在对第三世界做的一样!”——改编自《破晓》台词。[1]

该梗又很快出现了多种衍生,比如:

“沈城导演……”

“我知道这个人,他对《秦颂》所做的,就和当年胡亥对秦朝所做的一样!”

甚至迅速扩大化:

“xx著名导演曾翻拍过……”

“我知道这个人,她/他对曹雪芹/罗贯中所做的事,就和当年德国对波兰所做的一样!”

……

对此,方可以在听说后也只能感慨一句:

这大概也算是拨乱反正吧。

而方可以的采访片段也没有被错过。

随着《破晓》票房和口碑的节节升高,两人当时对《破晓》的评价画面被不断拿出来调侃。

甚至有好事者故意拼接了两人的采访,非常坏心眼地故意截取方可以偷吃小饼干吃得眼睛亮晶晶的画面;

而沈城则选取其站在大银幕前,拿着话筒高谈阔论的样子,甚至还给他手中p了张长可及地的稿纸。

配字:吃到仙草的你,和毫无品味夸夸其谈的对家。

5g冲浪少女郑书秋第一时间把这个表情包分享给当事人,此时,该表情包的配字已经变成:

“上班摸鱼的你,和长篇大论的领导”

方可以:“我没有在摸鱼。”

郑书秋:“?不打自招?”

方可以:。

大意了。

不过方可以仔细研究了一下,这张截图上自己尚算品貌端正,因为去参加首映式穿戴整齐,精神良好,尤其旁边有一把年纪开始遵守地心引力的沈城对比,形象不至坍台。

于是很快接受了这件事。

就是不知道沈城有没有事。

“方导,b组那边柯导又和以撒吵起来啦!”一个当地场务掀开监控室的帘子道。

“来了。”方可以迅速起身,“对了,柯莱特姓贝尔罗斯,不姓柯。”

“斯密马赛!贝导!”

“就不能直接叫柯莱特(lette)吗?”

“柯、柯蕾托?…斯密马赛方君!”

“……”方可以熟练地躲过对方一鞠躬,“也行吧。”

方可以让摄影陆哥先继续把这一条拍完,等自己回来再看。自己则迅速赶去b组片场。

对柯莱特的叫法这事儿,其实方可以已经纠正过几回,但效果只能说如有。

日岛这里的本地人不知为何,有一部分人熟练掌握多国语言;另一部分人则除了本地方言外,第二母语汉语说得麻麻赖赖,他国语言水平更是鬼斧神工。考虑到本地高考中不包含外语,似乎也情有可原。

于是短短时间,柯莱特在此地荣获雅号“柯导”[2]。

原本倒也没什么,只是每次听到这一声,方可以总莫名有种颈后发凉的感觉,下意识就觉得自己很需要一份“健康保险”,为此,方可以甚至不太敢启用升级版牛马buff。

可惜系统虽然诈尸,但已经好久不发新的支线任务给她,而总觉得在没有“健康保险”的情况下一旦启动敬业光环,就会发生一些糟糕的事情。

出于一种本能的警惕感,方可以在拍摄《葡萄》的过程中甚至主动关心起了员工们的精神状态和人际关系。

沈云只觉得她是不是病情又加重了,从自闭往思维奔逸和焦虑方向发展。

作者有话要说:

[1]改来改去只能改成这样啦。

《to be or not to be》中的经典原台词:“他对莎士比亚所做的,就是我们正在对波兰做的!”

what he did to shakespear, we are now dog to pond

另一句“heil hitler!≈ot;≈ot;heil yself!≈ot;的梗改成中文就没味道了,能力有限啦。

[2]1999年末的时候柯导还没有进化成柯导,查了下当时应该还没到150集,但是。

第111章 a级导演

此刻的b组已经乱成了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