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 370 章(1 / 2)

元泰三年,山陵崩。遗诏令皇太女李方妍践祚,即皇帝位。彼时本朝立国将近三十年,皇太女年过四十,羽翼丰满,老臣们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逐渐凋零,这场在多年前的人看来会引起巨大轰动的登基典仪,居然就这么平和顺遂的发生了。在这年的隆冬,经历战乱又被整修一新的神都,举办了一场不知道是否后无来者,但绝对前无古人的盛大仪制。皇太女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光平。也就在登基仪式结束之后,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许景亨上表请求致仕。先帝一朝的末年,大行皇帝召集曾经跟随他打天下的几个老资格的兄弟,一场酒宴结束,轻轻松松的解除掉了他们的兵权。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在为皇太女铺路,而与此同时,又何尝不是为了保全这些曾经同生共死的同袍呢。而在这之后,朝中诸多老臣,尤其是出身南都的上了年纪的旧臣,也纷纷主动请辞,先帝起初不许,前者再二恳请,这才应允,广赐财帛,以宽其心。而在那之后,年轻的血液开始进入朝堂,皇太女筹备了数年的改制,才算是真正的开始。只除了一个人。许景亨。终先帝一朝,他都没有上表请辞,连惺惺作态都没有,然而待到先帝丧仪结束,新帝登基,这位声名赫赫、可以堪称是本朝人臣节完整章节”新帝由是愈发感悟到生死的无常。她想,现在的自己,的确更需要一些果决和勇气。当初并不觉得,再去回想当年先帝一锤定音的时候,那是何等的气魄啊!因着先帝大行,在外奔波的皇室成员悉数还京,对于李氏来说,也算是一场稍显悲哀的齐聚了。阳平长公主向新帝提议:“叫大家进宫来聚一聚,带上孩子们――如同当年先帝悉心栽培我们一样……”说到此处,她不由得顿住,转过脸去,潸然泪下。归根结底,先帝与她又算什么关系呢?即便是他与母亲没有产生感情的时候,对待她这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养女,也足够宽厚慈悲了。阳平长公主生在季家那样嫡庶分明的人家,也亲眼见到了长嫂钱梅吉艰难经营婚姻的不易――人人都说她高嫁改变了钱氏一族的命运,但是谁又能真的面面俱到的跟一个愚蠢的人生活上几十年?即便曾经夫妻恩爱如八哥和蒋氏嫂嫂,后来不也是相对陌路了吗?在此之外,李氏公主们的婚姻都颇顺遂,可饶是如此,也难免会有夫妻二人磕磕碰碰的时候。所以阳平长公主想,还是一个人好。清净,也安宁。在宫里陪着父亲和母亲,照顾底下一双年幼的弟妹,如今也还有小六作伴。等死去之后,就埋在母亲坟茔的旁边,长久的陪伴着她。挺好的。真的挺好的。……时光荏苒,从前住在石头巷子里的钱家大姑娘,这时候也已经有了孙辈儿,较之年轻时候的风风火火,这会儿她明显的柔和了很多。底下的使女过来送信,说:“宫里边设宴,说是请您带着家里的孩子们一起去呢。”钱梅吉轻轻应了一声,同时笑看着伏在乳母怀里东张西望的小孙子,神色隐约带着几分恍惚:“一眨眼的功夫,孩子们都长起来了啊……”而蒋英茜却是从小女儿处听到这个消息的。李庆宁先跑了一趟吏部衙门,却扑了个空,问明母亲此时的所在之后,又骑马出城,辗转两个时辰,才在神都京畿下辖的一个县内寻到了她。“娘!”隔着老远,她就开始朝母亲招手:“宫里边明晚设宴,我来告诉您一声!”钱梅吉是越活越柔和,蒋英茜却是日渐锋锐。年轻的时候她是个活泼大胆的姑娘,偶尔有些跳脱,但总归还算是沉静的,然而今时今日再叫人见到,那不怒而威的仪态,心里边大抵立时便会闪现过渊s岳峙这四个字了。李庆宁听王府里的老人们说过,父亲跟母亲年轻的时候是非常恩爱的,自己那几个同胞所出、齿序相连的兄长跟姐姐就是最好的证据。然而大概感情总归是会淡去的,渐渐的,夫妻俩竟变得陌生起来了。在那之后,王府的后宅里添了几个妾侍,自己也有了两个并非同母的弟妹。李庆宁悄悄问外祖母,外祖母连连叹气:“你娘一直都觉得你外祖父脾气倔,可结果呢?先帝一劝,你外祖父便晓得功成身退的道理,而你娘自己,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天杀的犟种!”“你父亲从前待她多好,她居然浑然不放在心上,说抛下就抛下了!”看起来,竟像是觉得母亲的过错更大一些。李庆宁犯了难。从她有记忆开始,父亲跟母亲的关系便很相敬如宾――像对待宾客一样对待对方,很礼貌,也很生疏,以至于她竟然无法想象他们夫妻二人年轻时候恩爱的样子。可要是有人觉得李庆宁可怜,那倒也大可不必。父亲跟母亲都是疼爱她的,哥哥姐姐们也很怜惜这个最小的同胞妹妹,李庆宁少女时代最深的困惑大概就是――父亲跟母亲到底

是怎么从一对恩爱夫妻,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呢?她也曾经大着胆子去问看起来更好说话的父亲。而父亲听完她的疑惑,沉默了很久,最后说:“你娘的心太大了,在她眼里,她自己比什么都重要……”话语里隐隐的投出了几分不赞同,乃至于更甚一层的责备意味。李庆宁倒是很想问一问另一个婚姻参与人呢,只是她不太敢。记忆里,母亲一直都是雷厉风行的样子,常年奔走在官署里,照顾她最多的其实是大姐姐和乳母。可是,母亲没有选择在王府里做一个尊贵体面的王妃,而是如同朝廷里的其余官员一样劳累奔波,看起来并不比前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