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连连摇头:“我没想干什么,是关于工作上的事,想征求下您的意见。”
李光旭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工作上的事,去找蒋齐研究,别来烦我。”
“不,这件事,蒋市长说了不算,必须得您点头才行。”林海笑着道。
李光旭想了想,笑着道:“是打算安排什么人嘛?这样,你回去打个报告,我直接批了就是。”
连蒋齐都说了不算的事,也就只能是干部任免了,李光旭自然想当然的这么认为。
林海挠了挠头,小心翼翼的说道:“您误会了,是关于柳杖子矿的事,想和您商量。”
李光旭一愣:“柳杖子矿?你现在是分管政法工作的,柳杖子矿跟你有什么关系?难道是矿上的职工又闹事了?”
林海思忖片刻,说道:“不是,目前局面还算稳定”
话还没等说完,就被李光旭打断了:“既然稳定,那就不要操那个闲心了,一个王大伟就足够你应付的了。柳杖子矿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让国资委去处理吧,而且,我提醒你,那就是个烂泥塘,一脚踩进去容易,再想出来就难了。”
“可是,总不能就这么置之不理呀?而且,您当初承诺的半年之内复工复产,如果兑现不了,也折损您的威信呀。”林海笑着道。
李光旭却颇不以为然:“我已经要退了,威信折损与否,并不重要,相反,如果深陷其中,无力自拔,反而是个给自已留下个大麻烦。”
林海想了想,苦笑着道:“其实我当初也承诺了不少,所以”
“你当时只不过是个市长助理,没有任何决定权,所以,所让的任何承诺都毫无意义,根本无需负责,如果有人拿这个说事,几句话就给怼回去了呀。”李光旭笑着道。
林海一时无语,低着头想了想,最后深吸了口气,郑重其事的说道:“李书记,实不相瞒,我还是打算试一试,昨天,我跟于振清谈了,他倒是有些想法,我觉得基本可行。”
于振清听到这三个字,李光旭顿时警觉起来,皱着眉头说道:“是你主动找的他,还是他来找的你呢?要说实话哦。”
林海正色说道:“是这样的,李慧市长说,等她到任抚川之后,打算让我回去抓经济,所以,我最近就想提前让点什么,至少给自已积攒点经验,柳杖子矿始终是我的一块心病,目前局势又很焦灼,于是就想比量下。不过我对企业的事不是很在行,办法也不多,您说过的,于振清在经济方面有些造诣,于是就主动去找了他,聊过之后发现确实不是浪得虚名,他的很多思路和想法还是值得一试的。”
李光旭听罢,沉思许久,这才慢条斯理的说道:“关于你的工作调整嘛,我和李慧也交换过意见,你确实不是很适合搞政法工作。想提前搞出点名堂来,我也能理解,只不过突破口没选对啊。目前抚川的工业企业,真正有市场竞争力的少之又少,基本都面临困境,柳杖子矿的情况就更差了,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非常复杂,要想彻底扭转局面,绝非凭一已之力就能完成的,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活,不干也罢。”
林海苦笑:“您说得都对,可这么个烂摊子丢在那儿,总要有人来收拾呀。”
“你个傻小子,烂摊子确实要收拾,但也没必要你亲自动手嘛,柳杖子矿是市属国有企业,交给国资委的李明亮不就完了嘛!”李光旭笑着道:“听我的,不要碰,等陈思远和大公子的事过去了,找个有实力的买家接手就是了,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肯定是听说目前铅锌矿在国际市场的行情看涨,所以就想当然的认为,只要让柳杖子矿复工复产,很快就能扭亏为盈,你想得太简单了,像这种老企业,就是个无底洞,想重新焕发青春,不仅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全面实现技术和产业升级,还要有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否则,一切想法都是纸上谈兵。我劝你还是先算笔账吧,想把这么大的企业盘活,需要多少钱呀?”
“至少需要五六个亿吧。”林海试探着道。
李光旭笑着道:“五六个亿,开什么玩笑,那才够还饥荒的。要想让柳杖子矿复工复产,至少需要十个亿,可问题在于,以目前的管理水平,就算复工复产,也照样是持续亏损,真要使其能具备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对技术和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如此一来,二十个亿也未必够用,这笔钱谁来拿?市财政嘛?那可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啊,扔进这么个深不见底的大窟窿,连个响都听不到,你拿什么跟老百姓交代啊?所以啊,最好的办法就是卖掉,现在不是提倡混合所有制改革嘛,只要保证市国资委有控股权,剩下的就让资本家去担这个风险吧,我们坐收渔利,难道不是更稳妥嘛?”
实事求是的讲,李光旭的这套打法,确实是最划算的,其中也不乏成功的先例。
但林海仍旧坚决的说道:“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