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4章 考验(2 / 3)

光平静如水。

“准备好了吗?”杨不拙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武阳深吸了一口气,坚定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考验,更是一次人生的转折。他心中默默告诫自己:不管如何,必须全力以赴。

“好。”杨不拙简短地说道,“考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考验,是要你对天下大势作出分析,尤其是乾元皇朝及其下属国的局势。写一篇有命名的天下策论。”

话音刚落,周围围观的赵甲五人和杨不拙的那些手下也不禁纷纷瞥向武阳,眼中带着期待和好奇。武阳心中一凛,这第一个考验的难度,远超他的想象。

“天下策论……”他默念着这个题目,心中涌现出各种复杂的思绪。乾元皇朝的局势扑朔迷离,战乱四起,而那些下属国之间的权力斗争更是暗流涌动。若真要写出一篇合格的策论,他必须将这些纷繁的局势一一理清楚。

他没有再多,径直走到一旁的石桌旁,取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开始凝神思索。那种沉重的气氛,瞬间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但他很快调整了心态,冷静下来。此时此刻,他已经不再是那个以武力为生的少年,而是一个需要用智慧来迎接挑战的谋士。

在旁的赵甲五人屏气凝神,虽然他们都明白,自己并非这场考验的主角,但他们知道武阳的每一笔,每一字,都会牵动着他们的心。杨不拙的眼神时刻关注着武阳的举动,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在静静观察着这位少年是否能够从容应对这场智力的较量。

武阳在石桌旁静坐,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笔握得更紧,指尖似乎有一股源源不断的力量在传递。在这一刻,周围的空气仿佛也凝固了,四周围观的人无不屏气凝神,准备目光专注地锁定在他的每一笔每一划之间。

武阳并没有急于动笔,而是眼神深邃,似乎在快速整理着思绪。乾元皇朝的局势,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大国的兴衰,但细细分析起来,却隐藏了无数复杂的细节。武阳想到了孙崖曾经给他提过的一句话:“要了解一个国家,首先要了解它的根基与其背后的支撑。”

朝廷腐败,民众疾苦,外有敌国虎视眈眈,内有权臣攫取权力……每一个角落都透露着不安的气息。他必须将这些种种纷繁复杂的局势理清楚,才能给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想到这里,他心中突然升起一种压迫感,仿佛那沉重的历史责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终于,他凝聚了注意力,低下头,手中的笔落下,犹如一支迅捷的箭矢,直指纸面,犹如闪电划过长空——

《乾元皇朝大势策》

乾元皇朝,自建朝以来,风雨飘摇,历史几度沧桑。虽表面上看似强盛,实则内部危机四伏。今时今日,皇帝尚未年长,却受制于权臣、外患,内忧外患,国家的根基岌岌可危,民心动荡。朝廷内外,敌对势力交错,想要稳固乾元,必须解决几个核心问题。

一、清除朝廷腐败,恢复皇权威信。

乾元的朝廷内部,权臣如林,勾结成派,互相拉拢,已经渗透进了整个国家的肌体。即便皇帝力求改革,然终因缺乏有效的权力基础,始终无法做到治国平天下。权臣勾结、贪污腐化,百姓疾苦,政事不顺,如何能恢复朝廷威信?

首先,要从根源上清理朝廷,肃清那些在背后操控国家的腐化势力。给朝廷一场大的清洗,让那些真正关心百姓、心怀家国的人重回朝堂,推行一套明政之策。剿除腐败,恢复明治,方能重拾民心,稳固皇权。

二、加强与下属国的外交联系,平衡复杂局势。

乾元皇朝所辖范围广阔,疆域辽阔,但其中的下属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微妙的权力斗争始终没有平息。晋苍国、楚烈国、魏阳国、刘蜀等国,彼此间的矛盾与竞争常常导致乾元朝无法集中力量应对外部威胁。

尤其是与晋苍国和楚烈国,表面上似乎合作,实际上暗藏裂痕。魏阳国与刘蜀虽表面顺从,却各怀心机,时常做出敌对的举动。而这些下属国,一旦发生局势变动,势必影响整个乾元皇朝的统治。

若要稳固乾元皇朝的根基,必须强化与各国的外交手段,通过平衡之策,巧妙调和各方利益,以防出现突如其来的联合反叛。在外患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内政的稳定和外交的谨慎同样重要。

三、解决民生困局,恢复百姓信心。

乾元皇朝的百姓,长期处于战乱、税赋、粮荒的困境中,民生的困苦已经达到了极点。虽有一定的财政收入,然而过度的税收和严苛的徭役使得民众积怨深重,民心已非昔日。

天下之大,民心为上。若不解决百姓的疾苦,不仅国家难以稳固,连皇帝的统治也难以持续。只有从根本上恢复经济秩序,减轻百姓的负担,才能赢得民心,稳住乾元的根基。

要加强土地改革,减轻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