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6章 白身高坐迎众矢(1 / 2)

酒席中也有那圆滑之人对范希文表示赞赏,直小公子识大体,能想朝廷之不易,急上官之所急。

这些人倒是说得有点意思,不知是暗讽知州大人经营不善,还是真的对范希文颇有好感,总之大抵并非刘亚夫的朋党才能这般不知趣。

其实开山帮的存蓄也超过了范希文的意料,原以为那般清苦的山寨中,了不起能有个千把贯的银钱,不曾想足足多了三倍,真好奇那些好吃懒做的家伙是如何存下这么多家底的。

或许是每日粗糠果腹,而后艰难排解换来的?

范希文想起络腮胡和吴永平在茅房痛苦久蹲,相互努力挤出微笑,道一声“幸会”,而后吴永平抽剑劈砍的画面,不由得发笑。

这等画面,不可多想,否则会折寿。

“范兄”赵伟出提醒,怕他做得太过。

叶峰不忍直视那笑容,心里断定这厮一定在憋着什么坏水,准备坑害知州。

小范兄弟还是一如既往地阴险。

庆功宴主角不止范希文一人,在此皆大欢喜的当口,开篇抓了些蠹虫只能算是助兴的节目,余下之人基本认定此事已经过去,或者抱着最后狂欢的想法,反倒将宴席逐步推向高潮。

席间有两位官员刻意找了范希文对饮,神态锐利、步履坚挺,且公服内鼓鼓囊囊,一看就是练过的。

“两位好生威武,让小弟艳羡不止。”范希文由衷道。

其中一官员往胸口一拍,发出“哗哗”的金属音。

“范老弟不知,这里头乃实打实的铁甲。”

宋朝官员服饰类型较多,根据不同场面着不同的衣服,常见有朝、公、时、戎、祭等类型,而武将穿衣则有明显特点——衷甲。

不过宋朝重文抑武,因而武随文服,在某些场景中武官披甲乃不敬的表现,这才有了二人甲胄之外套公服的奇怪穿搭,也是剿匪归来懒得更换的缘故。

范希文凑近一看,果然隐隐能见棱角,谁家肌肉能练成这般,自嘲见识浅薄,罚酒一碗,洒脱的性格博得二位武官好感。

“范兄不必自谦,似他们这样的武官,寻常人难得一见,不清楚其中道理。”赵伟扯着嘴角莞尔。

两位武官也是知趣,道了一句客套话便躬身退走。

不愧是行伍中人,这边还有知州和小赵大人等,他们竟然视而不见?

“他们两个是宁远一指挥稗官,尚无资格给大人们敬酒。”叶峰悄悄给范希文解惑。

原来如此,竟然还有“不够资格”一说,开眼了。

如此说来,范希文倒是后来者居上,直接在此桌落座,脸面也忒大了些。

这种酒宴算不得严格的官宴,但是在座的都是整个泸州有头有脸的人物,档次也算不得太低,就是探江楼掌柜想要出面,也得先行禀报。

厅内秩序井然,文武官员多有自己的小圈子,一般以自己的圈子为中心进行交际,但明显可见,文官多不愿意与武官深交,接触时有些抵触,甚至有少数武官免不了被文官调侃,譬如先前两位稗官。

范希文侦视许久,心中不屑,文武之分到了如此地步,怪不得后世从极少现“大宋”的名号,纵然文治鼎盛,一朝收益极高又如何,收不回燕云十六州且不谈,就是媾和纳岁一条便足以将尔等士大夫钉死在耻辱柱上。

历史老师说得不错,重文轻武则难以自保,重武轻文则内乱难制,文武并重之道仅汉唐方得其精髓。

隋唐五代传,这个五代十国究竟让炎黄一脉丢掉了多少东西。

赵伟见范希文这般无趣,当先做起了氛围组。

“各位,我之前偶得一曲,觉得甚是雅然,然此曲与当世词曲大相径庭,邀诸君品鉴一番。”

击掌三声,有男女乐师十二人自偏间走出,各执乐器,并排而坐。

二胡声缓缓扬起,只听几个音节便能识得,是那首《梁祝》。

范希文脸颊有些不自然,这种场合公然演奏自己剽窃而来的佳作,实在是太打脸了一些。

不过这帮乐师水平极高,几乎还原了那日自己所唱韵律十之七八,关键处还加了扬琴、埙等辅助乐器,配上中间小娘子的嘤嘤高唱,将歌中悲怆、幽怨的情绪凸显出来,惹人断肠落泪。

宋人文化素养较高,寻常人家的女子也能读书甚至填词,而盛赞六艺的圣贤子弟更是个中好手,诚然不可能人人皆可创作,但论欣赏能力,普遍有些水准。

“哎呀,真是一首妙曲”

“是极,我已想到早年仙逝的高堂,伉俪深情,光照后代。”

人群中惊叹之声此起彼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