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免心神震动未能自已,下一刻他再次低下头去,在群臣百官不可置信的目光中对她俯首,答:“臣谨遵太后懿旨。”
&esp;&esp;……竟就这般容易地应了。
&esp;&esp;御阶之下一片哗然,垂帘之后却是默然无声,没人看得见那位太后眼底起伏的波澜,只听到她以平静得没有一丝破绽的声音应了一句“善”;随后他又对她一拜,转而看向卫弼范玉成的目光显得更加漠然,沉吟片刻又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犯上之责不可无人担待。”
&esp;&esp;语罢又一挥手,明堂外便再次走进若干甲士,其中两人一左一右架着一个年纪尚轻的男子,仔细看赫然正是当日欲持箭行凶的阴平王世子卫麟。
&esp;&esp;“父王——”
&esp;&esp;“父王救我——”
&esp;&esp;他被毫不顾念地用力扔到地上、接着又体面尽失地向自己的父亲呼救求援,阴平王脸色大变急怒攻心,转头质问方献亭时连嘴唇都在剧烈地发抖:“方献亭——你、你究竟要干什么——”
&esp;&esp;君侯却连看都不肯再看向他们父子一眼,峻峭的背影果然如同青霜雪风一般萧寒,只冷冷落下一个字:“打。”
&esp;&esp;其麾下之人令行禁止、皆将主君所言奉若神旨,当下立即取来军中刑棍、一下下毫不含糊地狠狠落在阴平王世子的血肉之躯上,沉闷的声响到骨到肉、伴上他和他父亲此起彼伏的哭嚎怒骂就更显得触目惊心,朝堂之上所有人都在那一刻看得清清楚楚,今时今日究竟谁才是这大周生杀予夺的无名之主。
&esp;&esp;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esp;&esp;……已经到来了。
&esp;&esp;
&esp;&esp;“母后方才究竟为何要出言阻止——”
&esp;&esp;朝会散后百官退去, 折回积善宫时宋疏妍已身心俱疲,卫熹却是难得的精神亢奋,此前病中萎靡一扫而空、更显出几分抱恨激愤。
&esp;&esp;“那阴平王父子居心叵测罪大恶极、便是千刀万剐也不足泄儿臣心头之恨!——方侯只差一步便要杀了他们, 从此朝中便再无人敢对母后不敬了!”
&esp;&esp;他追着她说了一路、甚至入了内殿还要孜孜不怠地拉扯她的衣袖,一旁的王穆始终眉眼低垂、此刻又亲自捧来香茶为幼主败火, 缓声劝:“陛下且先喝口茶……”
&esp;&esp;卫熹才不理会他、只要在宋疏妍身边眼中便全装不下旁人, 后者则只轻轻叹了口气,注视他的目光一半专注一半游离。
&esp;&esp;“治大国若烹小鲜,先帝与陈少师应当都教过你,”她平平整整地回答, 语气像是好整以暇, “你父皇当初何以要那五人并立?其一自是为安抚朝中不同势力, 其二更是为护陛下周全。”
&esp;&esp;“护朕……?”卫熹似懂非懂。
&esp;&esp;“自古人心善变情随事迁,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 ”她耐心解答, 神情泰然八风不动,“如今卫弼范玉成虽因南渡之事与孤为难、他日却未必不能再成陛下助力——同理,方侯眼下固然千好万好, 可若果真放任其一家独大无人制衡、却也难保日后不会生出乱子。”
&esp;&esp;卫熹听言微微睁大眼睛,神情却是不敢置信, 又问:“母后的意思是……方侯可能会反?”
&esp;&esp;——怎么会呢?
&esp;&esp;他绝不会那样做, 她也绝不会那样想……只是倘若他二人间毫无旧情此刻她便应当对他怀有戒备,全心信任毫不生疑只会暴露她对他不能见光的种种私心。
&esp;&esp;“多提防些总是没错的,”她半垂下眼睛淡淡地答,一切照旧滴水不漏, “……他手中握着的东西毕竟太多了。”
&esp;&esp;卫熹点头似懂非懂,沉思片刻后语气又更轻快了些, 说:“可朕觉得方侯不会……他若要反当初便不必命宋将军回兵救驾,眼下更不必与阴平王范相他们交恶——父皇是信他的,朕……也愿意信他。”
&esp;&esp;宋疏妍淡淡一笑、伸手拍了拍幼主单薄的肩膀,在被这座帝宫磨砺了整整七年之后她已拥有了这世上最会做戏的一双眼睛,平平静静好似泰然自若,任谁都不能透过若干伪饰看出她心底真正的想法。
&esp;&esp;——她为什么要阻止他杀卫弼范玉成?
&esp;&esp;朝局安稳固然重要,可她更在意的却还是他的安危和名誉——洛阳一派占据朝堂半壁有余,杀其党首不过扬汤止沸、甚至可能招致更猛烈的反扑,她不能让他成为那些人攻讦的靶子、更不能让他落天下人以口实,有些责任本就应由天家去担,而她或许又比他更加爱惜方氏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