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杜晚舒没那么爱黎耀川不是吗?她哀求他留下来,只是为了自己心里痛快。”
“我也觉得。黎耀川现在的状态明明很不对,可杜晚舒没流露出半点关心。她把人找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洗澡,然后把人睡了,她完全只在为自己爽。”
“我觉得黎耀川挺惨,刚才那个笑,其实他也发现了杜晚舒没那么爱他吧?”
“我不理解。不爱他,为什么还要找他?”
“就像杜晚舒说的,她现在只有黎耀川了。”
杜晚舒不仅有黎耀川,她还有钱。
侯文庭给的,父亲给的,足够她在此时的沪市衣食无忧。
问题是现在那些钱并不是只有她一个人用。
黎耀川要钱,杜晚舒给他钱,每一天晚上黎耀川都会拿着她的钱出去流连各种娱乐场所,为了防止他乱来,杜晚舒每一次都会跟着他。
她亲眼看见黎耀川是如何在夜场中沉浮。
这一长段蒙太奇镜头看过的人都会说好,无论是衔接、内容、光影、美术,都将电影的艺术性体现到了极致。
可是看客们的心情却随着杜晚舒的眼神一起变得难过。
就算镜头再怎么表现出黎耀川的糜烂,大家也不相信他是享受的。大家不仅不相信他是自愿的,还为他的自堕行为眼酸。
这一切都来自于余寻光的演技。
很多人开始思考电影的内核,因为只有理解电影真正要表现的东西,他们才能明白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为什么会把自己逼成这个样子。
同时有人预料:
“杜晚舒的钱支撑不了多久这种开销。”
几乎是话音落下没多久,电影里两人就因此爆发矛盾。
杜晚舒仍旧以“哀求”的方式诉说她的不满。
可黎耀川这一次的拒绝比任何一次都要绝。
“你可以也去卖啊。”
他以玩笑、轻快的语气终于说出了这句名言。
不仅是杜晚舒傻了,现场的一些老外都傻了。
“天呐。”他们痛苦的捂住了自己的脸和三观。
日本本土观影者倒是对这句话感觉还好。
毕竟见多识广。
电影中,黎耀川还在发力,“你不让我去,那你就自己去。当然,和我不一样,你可以只服务一个人,你可以回去找那位侯先生,我相信他会是一个好雇主。”
中国影迷通过余寻光的诉说听完这一句,第一反应居然是心酸。
“宝宝你别说这种话。”
“我懂你啊,你其实就是想要杜晚舒放过你。”
“对啊。黎耀川都这样了,杜晚舒为什么还要缠着他呢?你放过他,也放过自己吧。”
“台词确实如大家所说的炸裂,可是演出来……我好难过。”她不知道为什么,她就是觉得黎耀川很不容易。
杜晚舒的纠缠让黎耀川窒息,也让观众们窒息。
还有一些观众在拿自己看到的黎耀川和原著中的做对比,他们一开始以为是电影改编改了人设,细想之后惊讶的发现,编剧改动的只有杜晚舒的性格部分,黎耀川的行为逻辑从头到尾是保留的。
通过文字阅读进行的个人想象和电影直接感受画面给人带来的冲击力是不一样的,前者会因为阅读者的见识而变得狭窄。
那些在电影改编之后才跑去看原著的人突然发现,他们或许没有从浅显的涉猎中读懂《故梦》这个故事。
蒲月在写原著的时候还是太保守了。
她其实是在批判。
她的人物一直在挣扎。
想到之后黎耀川的卧轨结局,那种挣扎无望之后的绝望,不少人再度抬眼看向黎耀川时,双眼湿润。
由于表演者的演绎,他们无比深刻的感受到了黎耀川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