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藏国 第259节(2 / 3)

嘴道:“公子走了,我的好日子就没有了。”

李邺哈哈一笑,“想继续过好日子,就跟我去碎叶吧!”

小红低着头小声道:“除非公子将来肯纳我为妾,你就跟你走!”

李邺瞪大了眼睛,小小年纪,心思还不少。

“我想起来了,你还是别去碎叶吧!很可能会遭遇到粟特人口贩子,专抢汉人女子,卖到最遥远的大食,那一辈子也见不到父母了。”

小红眼中露出害怕之色,“真的?”

李邺点点头,“我当然不骗你,那边汉人女子很少,就是这个原因。”

小红小声嘟囔一句,“那我宁可不去了。”

李邺笑了笑,“我给夫人说一声,让你去照顾木大娘,木大娘整天念经,你也会很清闲。”

“那也好,等公子回来,我继续服侍公子。”

这时,一名小娘子跑来道:“夫人说,公子洗完澡过去一趟。”

李邺快步来到后堂,裴三娘正在记帐,见儿子进来,她停下笔道:“马上要到上元节,你不约朱雀出来赏灯吗?”

李邺点点头,“她给我留了张纸条,正月十四我去找她。”

裴三娘沉默片刻道:“娘最关心的是,你什么时候回来?”

“或许明年春天吧!”李邺想起了高力士的临别之言。

裴三娘惊喜道:“明年春天能回来吗?”

“应该明年会回来,但不能肯定是春天,我会提前写信给娘。”

“不光给我写信,也要经常给朱雀姑娘写信,等你明年回来,我就替你们把亲事办了。”

李邺点点头,又笑道:“其实娘可不可通融一下,让父亲娶一房妾?”

“门都没有!”

裴三娘脸一板,断然拒绝。

她忽然一瞪眼,“是不是你爹爹在外面养了别宅妇,让你替他说情?”

李邺吓得连忙摆手,“没有!没有!绝对没有这回事!”

裴三娘一把揪住儿子的耳朵,又快又准,竖起眉毛对他吼道:“你父亲我管得住,倒是你小子听清楚了,你要娶的妻子是独孤家的姑娘,你胆敢带回一个胡人老婆,看老娘不剥你的皮才怪!”

第390章 人约黄昏(一)

上元节看花灯一般是三天,正月十四、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这三天城门不闭,坊门不关,官民同乐,彻夜狂欢。

正月十四是最紧张、最忙碌、也是最期待的时刻,花灯基本上已经安装到位了,在进行最后的调试。

正月十四,朝廷也放假了,无论官民,无论老幼,所有人都沉浸在上元节的节日气氛之中。

快到中午时,李邺收拾完毕,快步走出府门,刚到门口,却听见父亲幕僚贾通的声音,“你们回去吧!我家公子是武将,不是诗人,他写一首诗要花一两年时间,不可能满足你们家主人的要求,回去吧!”

李邺一闪身,站在门后向外张望,只见门外站着几名管家模样的中年男子,身后的随从还挑着担子。

在贾通的再三劝说下,几名求诗人才悻悻走了。

李邺这才走出大门,望着几人的背影问道:“贾叔,他们是什么人?”

贾通年约四十岁,是李岱在润州当刺史时的两名幕僚之一,另一人便是王昌龄,贾通是扬州人,目前也跟随进京,继续做李岱的幕僚。

贾通摇摇头道:“这帮人其实都是商人,之前求诗人还要更多一些,都是来求诗的。”

“他们是商人,求诗做什么?”李邺不解问道。

“他们是想身后留名!”

贾通笑了笑又解释道:“这些人都是商人,有钱,但没有地位,死了就死了,像蚂蚁一样消失在尘埃中,但他们又不甘心,想留点名给后世,求诗就是一种办法,把自己的名字留在诗中,千百年后,大家读这首诗,就会看到他的名字。”

李邺恍然,还别说,这真是一条留名千古的路子。

比如李龟年,如果没有杜甫那首《江南逢李龟年》,谁会知道这个人?

再比如‘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汪伦也跟随这首诗名垂千古。

再比如一些小人物,‘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就这么不经意的一首诗,黄四娘这个最不起眼的乡下妇人,一千多年后还被人念颂。

所以像李白这种名动天下的人,根本就不会缺钱,别人想给他送钱都没有机会。

而杜甫之所以穷困潦倒,贫病交加,那是因为他死后才开始出名。

在任何朝代,只要是有名气的大文学家,就会有人追捧,追捧当然是有目的,留名就是一个目的。

所以很多港台富翁来大陆捐资助学,道理是一样的,很多中学里面以人命名的这个楼那个楼,这就是流芳百世了。

今天李邺和朱雀约好了一起吃午饭,一起游玩,晚上一起逛灯。

上元节又是古代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