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几座木房子。
向导士兵指着木房子道:“就是那里了!”
这里木屋里走出一个老者,望着他们高声问道:“你们是高元帅派来的吗?”
向导士兵低声对李邺道:“这个王老头是高帅从碎叶请来看矿山的,估计他不知道矿山已经废弃了。”
向导士兵快步上前,给看矿老人介绍了李邺。
李邺走上矿山,向四处打量,矿山位于半山腰,地面还算平整,远处一角堆积了大量矿渣,应该是先在矿山进行了粗炼,再运去碎叶精炼。
这时,看守矿山的老王头上前行礼,“小人参见李都督!”
李邺点点头笑道:“你还一个人守在矿山上,难为你了。”
“高帅每月给我一贯钱,三月份就到期了,我想走呢!但我一走,这些工具都完了,所以再等两个月,这个月再不来,我也没粮食了,我就真的走了。”
李邺笑道:“你继续留下吧!我会把欠你的钱补上,粮食物资补给也会给你。”
“谢谢李都督!”
李邺指着周围几个矿洞问道:“这就是采矿点?“
“回禀李都督,其实一共发现六个矿点,这只是第一个,其他五个还没有开采,这个已经开采差不多,说是今年准备开采第二个,那边木屋里有图纸。”
向导士兵将厚厚的一叠图纸取来,果然有矿点分布图,都在山区,最远一个矿点距离这里至少还有二十里。
“矿工都是什么人?”
“都是从几个突骑施部落招募来的,每人每天给一百文呢!他们都愿意干,去年就没给钱了,他们都回去了。”
“塔拉斯河的突骑施人?”
“对!就是他们。”
李邺又简单巡视了矿面,一间大棚里还有几堆采出的银矿石没有冶炼。
这座矿山李邺极为看重,他的军队一年耗费六十万贯,如果只产出十万两银子,肯定不够,但如果每年能产出四十万两银子,再从别的渠道每年搞到二十万贯,就勉强能解决最令他头大的军费问题了。
第403章 大食使者
回到碎叶城,李邺立刻召集高官们议事,向他们汇报了自己拔汗那之行的成果。
众人这才知道,原来还有大量的战争红利没有兑现,难怪都督一点都不着急。
尤其当众人听说即将有大批金银运来,都大喜过望,都督府已经开始正常运转了,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钱,没有财税收入。
每月还要支付大量军俸,整个都督府只剩下几千贯钱,根本就是车薪杯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家都眼巴巴指望都督李邺呢!
“拔汗那运来的黄金白银也只能维持几个月,我们必须要建立长期的财源,而维持这个财源是我们都督府最重要的事情,河中的胡人不需要我们管理,碎叶几千户汉人,建一座县衙就足够了,所以大家一定要统一认识,不要本末倒置。”
李邺的话就是一个意思,大家集中精力搞钱,其他的就暂时别管了。
长史谢缙道:“都督不在的时候,我们也商议过,我们有几万头骆驼,我们完全可以每年去一趟中原,从朝廷手中购买丝绸、瓷器和茶叶,运到碎叶卖给胡人,至少能获利二十万贯,但我们首先需要本钱,这笔金银来得正好,解决了本钱的难题。”
李邺点点头,“贸易是我的三策之一,现在是六月份中旬,正好可以回去一趟,五千头骆驼就足够了,也不用买什么货物带回来,金银就是最好的货物,另外碎叶的宝石很便宜,可以再买一些宝石,但需要有一名官员跟随驼队回去。”
刚刚才来几个月又要回去,想想长途跋涉的辛苦,大家眼中都露出畏难之色。
这时,仓曹参军事兼营财使杨韶华举手道:“这是卑职分内之事,卑职回去吧!”
李邺欣然道:“辛苦杨参军了,这一趟我记你首功!”
首功就是破格提拔,对官员意味着升职,对杨韶华这样的幕僚官就意味着转正。
去一趟走三个月,回来再走三个月,半年都耗在路上了,这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杨韶华拿首功,大家都没有意见。
长史谢缙又笑问道:“不知都督另外理财两策是什么?”
“另外两策,一个是开矿冶炼白银,另一个便是从河中小国收取进贡,加上之前的贸易,三策同下,我们的财政就无忧了。”
司马钟辉有些担忧道:“收取小国进贡,恐怕朝廷不肯?”
小国每年都要向大唐进贡,一般是给朝廷,李邺准备直接拦截,官员们担心也很正常。
李邺冷笑一声道:“那朝廷就说服安西北庭,把税让给我们!”
粟特商人去长安都要交税,既有入境税,也有出境税,一般都是交给安西和北庭,算是朝廷对安西和北庭的支持,但成立河中都督府,这笔税该交给谁,朝廷却没有进行协调。
当然,李邺完全可以拦截入境税,但这必然会得罪安西和北庭,李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