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也不是谁都敢学汉武帝一场战争打得汉朝人口大减,还将汉朝从上到下所有阶层都给收刮了一遍。
虽然差点亡国,但的确是缓解了王朝兴盛期的社会矛盾。
李云乐心底里还挺喜欢人人都有地分的均田制,但也知道她顶多延缓这一进程,并不能改变其消亡的命运。
唐朝亡了后再没有一个朝代继续实行均田制和府兵制,早就证明这两种制度不再适用以后的社会生产力了。
她能做的就是想好过渡办法,想好如何面对这即将爆炸的人口,让如今以及未来的百姓日子过得更好些。
天幕接下来的话也印证了李云乐的想法。
【虽然我们一直批判封建贵族无休止的贪欲兼并土地,但他们的存在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纵观我国古代的各个封建王朝,本质上是刚建国时国家人口少,所以百姓日子过得相对不错,随着社会平稳发展,人口增多,资源不够分了,于是百姓该起义的起义,造反的造反。一场仗打完后人口降了一半甚至更多,土地资源便充足了起来,于是呢社会便再一次进入到了平稳发展的阶段,直到它再次崩溃,然后循环往复。】
【安乐大帝知道哪怕她再强,疯狂打补丁,也不可能违背历史的发展潮流,所以她只能顺势而为。晚年教育孙辈之时将这一现象调侃为朝代周期律,真正是很贴切了。】
听着天幕描述,原本心生绝望的世家朝臣们顿时打起了精神。
朝代更替这个他们熟啊!他们这些世家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朝代了,以前那些皇族都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但他们可是屹立不倒。
没关系,他们再苟一苟,总能熬过武皇,熬走李云乐。
好吧,李云乐现在年纪的确比他们还小,他们多半是等不到了,只能让他们的子孙慢慢等待了。
相较于世家朝臣们,武皇此时的心情却不是那么好了。
难怪没有千秋万代的朝代啊!而在朝代更替面前,她这个皇帝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之前那么多消亡的朝代都证明了这一点。
但武皇却依旧不甘心,她觉得李云乐应当也不会就这么认命。
天幕接下来的话的确证实了武皇对李云乐的猜测,但内容却是让武皇大吃一惊。
【当然安乐大帝是不可能就这么躺平的,每次王朝更替都伴随着无数百姓的血泪,她要让社会过渡到新状态时尽可能让百姓们少受罪。】
【她很快定下了自己的目标,大致分为三个大点,通俗点说就是做大蛋糕、改革经济和军事制度、提高阶层的流动性。】
【如果安乐大帝在天有灵的话,我想告诉她的是,她的苦心的确没有白费,虽然大唐在三百年后最终还是灭亡了,但它却是华夏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后华夏便再没有皇帝、王朝了。唔,这算不算是摆脱了王朝周期律?】
【正因为有当初安乐大帝的改革,让华夏能够相对平稳过渡,百姓的伤亡很小,比之其他国家从封建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那简直是天堂了。】
第27章
这话一出,不管是皇帝、朝臣还是百姓他们都震惊在当场。
他们的脸色或茫然,或黑沉,或不可置信……总之都是一副不是很开心的表情。
怎么可能没有皇帝呢?天幕这是在说笑吧!
世家朝臣心中则是多了又一层的担心,皇帝都没了,那他们这些世家还在吗?不会也没了吧?
他们不关心皇帝谁去坐,但关心他们家还在不在啊!
要是跟皇帝一起没了,他们还有什么指望?
百姓们则是茫然居多,毕竟皇帝离他们太远了。
只是长久以来他们受到的规训便是皇帝是天子,有天命在身,代上苍统御万民。
如果没有了皇帝,没有皇帝了谁来管理天下,传达上苍旨意呢?
等等!一些百姓突然间记起,之前的天幕是不是说过天下没有什么神明,那些道士、僧侣都是骗人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皇帝真的是如他们所宣称的那般是上天之子,天生就该管理万民吗?
想到这,他们都不禁打了个寒颤,然后再不敢深思下去。
罢了,这些都是几百年的事了,也跟他们这些小老百姓无关,只要知道安乐大帝让他们没有经历那些苦难便是了。
身为皇帝的武皇自然心情也不会愉悦到哪里去。
她以为李云乐的这番改革会让她的朝代存续的时间更长,可最后的结果竟然是皇帝都不存在了。
这究竟只是个偶然,还是李云乐的做的那些事中导致了必然呢?
一时间武皇陷入到了纠结、怀疑之中。
此时的李云乐心中则是既是欣慰又是忐忑。
欣慰的是她真的如之前所愿那般将历史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忐忑的则是她害怕这个时代的人察觉到她所做的事虽能让国家变得强大,却也会彻底革了封建王朝的命!
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