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清云鉴 第416节(1 / 3)

“即便师父亲自出手,文大人至今仍无什么起色么?”

目有黯色。白衣的人轻声言:“昏沉日久,不见半分好转迹象,更未流露丝毫求生之意。”

蓝衣的人听罢便默。

“会有办法的。”浅酌了一口杯中桃花酿,蓝苏婉看着眼下喧闹的洛阳城道:“若时日将尽,已难转圜。为了师弟,师父可否听从南荣静之言?”

白衣的人未应声。

长街灯火离离,到处可见宫灯摇曳,到处可见人影绰约。叫卖吆喝、稚子童言,虽远亦近,声声在耳。

端木若华看着眼前的景,景下的人。寥落,沉寂,终归静默。

蓝苏婉未再执言,转而平声慢慢道:“自天隆十年的除夕夜起,便只有我陪着师父过年、陪着师父说话了。”

心中疼意难免,恍然间似闻紫衣人儿的笑语嘻声,绿衣之人的平声叮嘱……

还有回头望去,身后所见那黑衣少年沉静温和的语声。

于今,皆已不闻。

“不知不觉,数年已过。”蓝苏婉望着眼前飘飞的细雪、雪下繁华喧嚷的京城街巷,柔声笑着道:“转眼已是天隆十四年的除夕了……”

回转头来,看向身旁发白如雪、样貌却仍旧年轻的白衣女子,蓝苏婉轻言道:“逝者已矣,再难回还……弟子只盼,来年的除夕夜,师弟能醒过来,与小蓝一道,陪着师父说说话。”

心上一疼又一悸。

端木若华岂会不明她言辞间所含深意。

终是满目殇沉。久久未言。

恍惚出神间,不知是谁家先点燃了第一挂爆竹,炸响声滚过整条长街,把檐下的积雪都震得簌簌然落。

紧随之,满城的爆竹声纷至沓来,伴孩童嘻嚷、随处可闻恭贺新春的祝词,一起噼啪作响,使得洛阳城内一霎时热闹得喧嚣沸腾。

“师父,新岁了。”迎着四下的爆竹声、或近或远的喧沸人语,蓝苏婉看着白衣人与她身后的黑衣少年,温柔笑言:“祝您和师弟朝朝暮暮,执手相依,岁岁年年,喜乐常伴,鹣鲽情深,余生暖意。”

白衣白发之人回望于她,眸光颤过一息后,漾起一圈又一圈透明的涟漪。

不多时,端木若华极轻地“嗯”了一声。“枭儿,会醒的。”

次日元正。入夜时叶征竟亲自到了左相府,探看了昏迷中的文墨染。

病情已然极危厄。

端木若华领少年人守候在文墨染病榻前,看着榻上的文士,于昏迷中不时蹙起的眉。

唇白若纸,面色青晦。

今日已是第三次为他行针。

下针时指间所凝元力更多,随银针灌汇入心脉、经络、周身要穴,水迢迢之力随之流入全身,涤荡在文墨染体内。深厚绵长。

榻上文士的呼吸也随之深长了少许,不时蹙起的眉已然舒展开了。

此番行针之下,端木若华知文墨染此刻必是醒着。

斟酌良久,白衣的人于榻前慢慢道:“皇上若无大人从旁辅佐,朝堂政事纷纭,恐令其日渐心力亏耗,终至难以为继。其损之重,远逾断臂之痛。”

脑中犹忆叶征此前离开时的面色,满面倦怠,眸中已然无光。

“夏羌虽已止戈,陛下亦拟策善待入夏之羌民,然政令推行滞涩,下层官吏或阳奉阴违,或难见成效,细务之间弊端丛生。闻宁州一带,羌民初怀希冀,见此光景反添失望,其怨不减反炽。若无得力之人督理其事,补策阙漏、推政令落地,夏羌两族嫌隙将如何衍变,实难逆料。此策本为平怨,最终是福是祸,亦未可知。”

既是心怀大志、怜苦百姓之人,昔日之志,阅尽千帆,历经世事,可还尚在?

“况大战之后,本当休养生息,然何以疗愈疮痍、抚绥万民,至今尚无定策。更兼夏羌之战,大夏兵卒殒命者众,家中有父兄战殁者,无不深恨西羌。此刻正处民怨最盛之时,强推善待之策,一则阻碍重重,二则易激起民愤。如此困局,该当如何破解?”端木若华一面思忖一面看着榻上文士,久久,终于见得文墨染唇间微抿,眉间有意识地细细蹙起了。

“惊云阁助战有功,此番虽蒙褒奖,然其能为已昭于庙堂、江湖。来日朝廷未必不起忌惮之心。大人若逝,往后朝中应再无替惊云阁进言之人……大人义父与义弟多年心血经营,日后能否安然立于大夏境内,难以逆料。”

榻上面色灰白青晦之人,眉间蹙得更紧了。

端木知他心念已动,宁声诉与:“世上需要大人之处尚多,若大人就此放任丢下,陛下、万民、乃至需要大人照拂的人与物,皆会失却倚仗。其后续光景,已能预料,多是难堪。”

榻上文士眉间深蹙许久,却终是未能睁开眼醒转过来。

端木静待许久,心头希冀又缓缓沉落。

仔细想来,她所言之事,身为左相的文墨染,又岂会不知,抑或不曾想到?

只是往昔或许不曾经历情事,此番骤然深陷,性情所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