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14章(1 / 2)

周恒给苏青山倒酒,又说:“我娘总说阿桃长了脸福相,是个有福气的。”

苏青山毫不客气的说,自家闺女确实有福。

而后,两人把酒言欢,说着命中注定之言。

翌日,趁着齐贺下值,苏青山吩咐顺子去邀了他过来杏林巷。

齐贺过来又陪着周恒吃了一顿饭,两人席上谈了四书五经,谈了经义论策。

如今圣上还没有言明主考官,齐贺让周恒只管依着自己的本心做文章,只要是条理清晰,言之有物便不用担心考官们瞧不上。

齐贺在翰林学士院任职,而春闱考官大多出自翰林学士院,于是为了避嫌,后面齐贺便没有再见过周恒。

周恒在苏家东院住着,冯氏安排钱婆子除了一日三餐,晚间若是周恒读书晚了,便给他加个宵夜。

齐家这边,还是年前未解决的老事儿。

大长公主总想让云姐儿回吴家,她也跟太后娘娘说清楚了,宗正寺那边也都言明了。

可云姐儿这边不愿意,赵氏跟苏桃这边该哄的也哄了,她就倔强的不愿意回去。

陆娴无奈,后面也是着实没法子,便说:“二郎也是她的舅舅,便就养在舅舅家也是说得过去的。”

就这样云姐儿还继续养在齐家,只不过大长公主往齐家给云姐儿送来了两名宫内人,奈何齐家不大实在用不了那么多女使,便送了一人回去。

临近二月,云姐儿依然去何家跟着盈姐儿一起进学,大长公主安排的那名宫内人便跟着贴身照顾云姐儿。

云姐儿以前总认为若是有人时刻跟在身旁,会对她管东管西,没想到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宫内人素月进退有度,严守规矩,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分得很清楚。

云姐儿没有受到约束,她便也不怎么抗拒素月。

第268章 给儿媳妇补一补

二月初,京城中一派祥和。送走了各国使臣,接下了朝中要忙的就是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

苏好汉的故事还在瓦子,酒肆,巷陌流传。

前几日,赵氏叫着兰婆婆去瓦子看戏,算是将苏桃的英勇听了个明白。

苏桃力大无穷,她当初在西柳村的时候就知道了,只是当初也没有特别重视,桃娘每日早起都要在院子里舞大半个时辰的棍子,他们也没觉得有什么。

现在看来,她家儿媳妇是有武状元的本事的。

赵氏从瓦子回来,就决定给苏桃补一补身子,她身子强壮了,力气才能更大,说不定哪天又能为圣上出力。

赵氏问兰婆婆该怎么给自己儿媳妇补一补身子?身子本来就强壮,哪用得着特意去补。

兰婆婆就说,平常吃些温补的食材即可,温补的食材,鸡呀,羊呀。

赵氏听了频频点头。

赵氏掰着手指头算,杏儿怀上身子也快三个月了,作为伯母她觉得去庄子上看看杏儿。

赵氏有钱,除了每个月苏桃给她的月前之外,作为六品安人,她每年也有一百多两银子的俸禄的。

她现在钱多的根本花不完。

她去锦昌布行买了些细软的棉布,又买了些适合给孩子做衣裳的绸缎。赵氏算过了,这孩子怕是要到秋天才能出生,买些绸缎料子让杏儿给他做小包被。

怀了孕的妇人嘴巴馋,每日嘴里能含着点儿蜜饯果子,心里头舒坦。

在西柳村的时候,赵氏光听怀孕的妇人说馋腌萝卜,现在三郎杏儿跟着他们在京城,她手里有闲钱,倒是不用让杏儿吃腌萝卜。

赵氏在街市上溜达了一圈,给杏儿买了许多蜜饯果子。

翌日,她叫上苏桃带着朗哥儿,乘着家中的驴车就去了庄子上。

杏儿还没有显怀,齐三郎倒是个疼媳妇的,家中的活计都让红叶做了,杏儿闲得发慌。

她觉着齐三郎有些大惊小怪的,她虽然怀了身子也没有到那种什么都不能做的时候。

现在她浑身轻松,觉着自己还能做些喂鸡喂鸭的活计,信心满满地计划着等开春了,让老母鸡再抱一窝小鸡仔。

这几日,没事她就站在鸡圈旁边,看看哪个老母鸡健壮些,好挑出来抱窝。

外面传来车轮声,不一会儿就听到了赵氏跟朗哥儿说话的声音,“朗哥儿,你别跑。”

朗哥儿知道齐三郎在哪里?他也知道哪里有兔子。

赵氏叫着他,他也不回头,一边往旁边的院子跑,一边喊着:“看兔子,朗哥儿看兔子。”

杏儿笑盈盈地走出来,就看到赵氏手中提了个竹篮子,苏桃手中挎着一个大布包,喜子一人抱了两匹布。

杏儿笑着上前,“二伯母,桃娘,你们过来了。”杏儿说着就要接赵氏手中的篮子。

赵氏侧了侧身子没有给她,“你有孕在身,我拿着吧。”

杏儿呵呵呵地笑,“二伯母,我只不过是有了身孕,你们都将我当泥人对待了。”

杏儿将门完全打开,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