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阳辞一脸的怡然之色,到护城河时缓缓消失。他指着墙头,问城门守卫:“拱桥还没建好,怎的城垣上垛口又塌了一溜?”
守卫:“雨……雨水泡的?”
叶阳辞咬牙:“又是一笔修缮开支!”
秦深上下打量夏津城郭,点评:“不如拆了重建。还有你夏津通往高唐的驿道,路太坏了,也得修。”
“真是好大口气,那得二十万两白银。”叶阳辞叹气,“城池破破烂烂,知县修修补补。不止缺钱,还缺人手。我现在连春耕的人手都不足,还有许多荒地无法开垦。就算完成春耕,城防尚且没有着落,哪里还顾得上城外驿道。”
秦深看他发愁,几乎要脱口说,北边好几个军卫所在闹粮饷,朝廷拨不出粮,又嫌他们在定国之战后没有了太大用处,正规划调动这些卫所军户南迁,变军为屯,以屯养军。夏津若能驻个军屯,人手自然就有了。
但他身为一个画地为牢的郡王,不该知道这些国策动向,更不该对一个与宫中人物乃至皇室或有瓜葛的官员去说。
他甚至不该亲自来这一趟夏津。
“——秦公子?”叶阳辞已走远几步,回头唤他,“进城么?”
秦深闭了一下眼,又快速睁开,心神已定:“进。”
第13章 是谁吃了谁的亏
县衙后院,知县私邸的花厅里茶香缭绕,秦深看着叶阳辞洁净衣衫下摆沾的污泥,生出了白壁蒙尘的感觉。
其实这一路徒步行来,两人的衣摆都脏了,但叶阳辞的浅蓝衣色显眼。而且他本身肤色就白,枝头梅、亭上雪,落地染尘可惜了,秦深垂目啜了口茶。
叶阳辞并不在意衣摆弄脏,他喜洁,也喜亲近土地,靴底沾的是土壤,不是血。
“王爷来夏津,不只为了视察投资吧?”左右无人,他开门见山地问。
秦深反问:“你认为我来做什么?”
叶阳辞慢慢抿了一口烫茶:“王爷还是信不过我。我倒是想分说一二,不过这里不是王府密室,还是聊点能聊之事。”
秦深掏出捆扎好的小纸包,放在桌面打开,露出血迹斑斑的断裂的铃铛串。“眼熟吗?”他问。
叶阳辞用茶托拨了拨,朝厅外唤了声:“李檀!”
李檀利落进来,一脸机灵劲:“主人需要什么?”
“去唐时镜那儿,取上次他砸在议事厅的半串铃铛过来。”
李檀应了声,转出去不多时又转回来,把破布包着的铃铛放在桌上:“唐巡检不在廨舍,手下一个兵丁给的,说他随手丢在抽屉里。”
叶阳辞将两个半串拼在一起,果然是一排完整的马脖铃铛。秦深问:“驿道那场伏击,用了你和那五千两银做饵,你事先知道吗?”
“……知道。”叶阳辞说。
秦深眼底闪过不快之色:“别人是君子不立危墙,你是偏向虎山行。怎么,州府的通缉犯不拿来给知县做捕盗政绩,白送给巡检领赏金,这么大方?”
叶阳辞笑了笑:“那也算是我麾下。各巡检司本该属地方卫所管辖,但卫所没钱,推给了各县。夏津县养着这个巡检司,平山卫偶尔也唤他们过去帮忙。”
“这个唐时镜是什么来历,你可查过?”
“来夏津之后查过。”准确地说,是钓马贼事件之后查过。叶阳辞轻吹浮茶,温度刚好,“他原是平山卫临清千户所的,去年被贬调来夏津巡检司,据说是因为得罪了临清千户所的镇抚。”
“镇抚……”秦深回忆了一下,并无印象。倒是临清所的葛千户他还有过一面之缘,去年尾在鲁王府向他二哥贺年时见过。那也是他为数不多能离开封地的机会。
叶阳辞说:“平山卫戍守整个东昌府,其中临清千户所设在富庶之地,是个肥缺。他被踢过来,已经够倒霉的了,想多赚点赏金也是人之常情。王爷不必太过苛责。”
秦深呵了一声:“他又不是拿本王钓鱼,鱼饵都不介意,本王苛责什么?”
叶阳辞觉得这句阴阳怪气,乜斜秦深一眼,忽然笑出一丝含情脉脉的味道:“怎么听起来,王爷像在为下官打抱不平?遇袭前日,王爷把下官摁在书房地面时,可没怜惜过半分。”
秦深明知这丝调笑实为调侃,但还是恍惚了一息。回神后,他语气淡漠:“半分还是有的,否则本王那下用些邪道手段,叫你死是死不得,官也做不得。”
叶阳辞问:“哦,什么手段如此厉害?”
秦深说:“毁了你的容貌,按大岳律法判徒刑两年,可用罚金抵刑,但你失了官仪,还能做官吗?或者剥光你的衣裳……”他意有所指地瞥了一眼叶阳辞的腰身,没有明说。
叶阳辞一怔,又笑起来:“可惜王爷虽有些鬼气,却无邪气,做不出下作之事。再说,剥我一个断袖的衣裳,以王爷这般体貌,还真说不清是谁吃了谁的亏。”
秦深:“……”
秦深阴沉着脸:“你真是断袖?”
叶阳辞神色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