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方面来说,吹捧荆轲的行为,就是肯定秦国的大义。
何乐而不为?
知韫满意地挥挥手示意史官可以走了,才好奇地询问荆轲。
“燕丹真让你刺杀我啊?”
不应该啊!
怎么着,燕丹也该更恨她爹啊。
“是,也不是。”
荆轲诚实回答,“臣出发前,他尚未想好是要刺杀秦王还是殿下,欲鱼和熊掌兼得,于是臣帮他做了选择。”
知韫:“……”
丝毫不觉得意外呢。
燕丹对嬴政的心理,大概就是同样是曾在赵国为质的质子,甚至当年我比你还要风光,凭什么现在你为大权在握的秦王,我却因你一句话就不得不到秦国为质?
燕丹对她么……
大概就是同样是太子,凭什么她风风光光、无人敢不敬,他却要在咸阳为质、看她和她爹的脸色过日子?
心理不平衡到变态了。
不过……
“那你为何选我?”
难道她很招人恨吗?
“殿下仁善爱民,遍传诸国,如此盛名,想来非虚妄。”
荆轲老老实实地吐露心声,“臣若说刺杀秦王,不仅秦王大怒,殿下亦会恼恨,臣未必有活路。可若臣说刺杀殿下,固然秦王恼怒,但殿下想来会护下臣之性命。”
——就两个能做主的,总得有一个保持在冷静的状态吧?
知韫:“……”
她沉默又迟疑地询问,“燕丹平日,都是怎么跟你说我父的?”
荆轲不语,只一味微笑。
知韫:“……”
ok,懂了,不用说了。
第890章 大秦(104)
安排好了荆轲,知韫才施施然地去章台殿旁听军事会议。
勉强赶了个末班车。
毕竟,自从韩赵已定,灭魏、灭燕之事就已提上日程,秦王和他的重臣们可没少研究。
“李师的文章写得越发好了。”
知韫过去时,正好见李斯勤勤恳恳地为秦王拟写即将发往燕国去问责的书信,她凑过去瞄了几眼,由衷夸赞。
要不怎么说是秦王的御用笔杆呢?字写得好,文章写得也好。
她笑眯眯道,“我瞧着阿父的煌煌天威竟似从字里行间溢出来,燕喜看了,怕是要吓得亡魂大冒、惶惶不可终日。”
正专心拟信的李斯手一顿,墨迹在笔尖处堆聚、洇染。
“咦,怎么手抖了?”
太子殿下歪了歪头,作萌萌哒状,“难道我很吓人吗?李师这般我可就要伤心了呢!”
李斯:“……”
深知自家弟子秉性的他无奈地笑了笑,也没立时换了纸重新写,只慢条斯理地继续拟信,等拟完了再行誊抄。
“诚如殿下所言,王上之天威竟从笔墨间溢出,斯不胜惶恐。”
说着,他虔诚地对着秦王一揖。
“哇哦~”
知韫故作夸张地“哇”了声,“老师,你现在说起话来怎么这么好听呀,瞧你这龙屁拍的,阿父听了一定高兴,啧啧啧,果真是数日不见,应当刮目相看啊。”
李斯:“???”
ber,他是顺着她的话说啊!
拍龙屁是什么鬼?
在李斯震惊抬头的同时,重臣们纷纷发出善意的哄笑声,秦王亦忍俊不禁地抬手抚额。
“诶诶诶,笑什么呀?”
太子殿下扬了扬眉,“难道我说错了吗?李师眼下说起好听话来,已然有我三分功力!”
她比划了个“三”的手势,又得意洋洋道,“哄阿父高兴的事儿,那能叫溜须拍马吗?分明是在尽孝心呀!”
俨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重臣们眼底的笑意越发浓郁,纷纷附和着赞太子殿下孝心可嘉。
嬴政:“……”
明明在作怪的人是她,为什么感觉到不自在的人是他呢?
不是很想当这个主角呢。
“过来。”
他镇定自若地唤了一声,等到太子殿下乖乖巧巧地坐到他身侧,才询问道,“你打算将那个叫荆轲的留用?”
嬴政可太了解他闺女了。
方才荆轲一跪一告发,本来还漫不经心的人眼睛噌的一下就亮了起来,仿佛那个要被刺杀的人不是她本人似的,再之后宴会结束、她却没有跟着过来,嬴政就知道她对荆轲很感兴趣了。
“留他做了个太子洗马。”
知韫托着下巴,笑吟吟道,“虽只是一介剑客,但谁叫他还算有点眼光呢?看在他改邪归正、弃暗投明的份上,也不能将人杀了不是?”
太子洗马在东宫属官中的品级算不上高,论起职责,也不过是在太子出行时担任前导引路的侍从官而已。
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太子近臣,听起来就很亲近的那种。

